2009年我国钢铁业在矛盾斗争中发展
2009年我国钢铁业在矛盾斗争中发展。一方面是产能过剩,但有时利用率一度达到90%或以上;一方面年初有人认为2009年中国粗钢表观消费将出现负增长,实际上增长将近25%;一方面预测全行业亏损严重,但71家大型企业1-11月份赢利已达438亿元。
中国钢铁业在2009年发生的超预期变化告诉我们,对待中国钢铁业也应该用动态的眼光和思维。因为,钢铁业的发展同其它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突破,不断发展的。
自2009年5月份以来,中国粗钢产能利用率稳居80%以上。Mysteel对部分企业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12月份,螺纹钢、线材、热轧、冷轧、中板的产能利用率分别达到89%、84%、83%、91%和78%。从国外先进国家的发展来看,这样的产能利用率,表明钢铁行业的发展正常。我国尚处在工业化中后期、城镇化的中期,经济存在一定的波动性,适度的过剩,是必须的,更是正常的。
即便是这样,我们的产能利用率在90%或以上时,我们自己还有人在说我们的产能严重过剩(再者说,他们连中国到底有多少能力,未来需求到底是多少也说不清楚),正因为这样,老外们也如此认定,并指责中国产能过剩导致价格低迷,导致对能源和资源预期消费虚增不少,更让那些原料生产企业不敢投资扩大产能,从而导致原料供应受制于人。
我在2009年下半年,至少接待了50家国外有影响力的公司的分析研究人员或投资者,我跟他们说的是,用他们的逻辑判断,过剩的不是中国,恰恰是那些先进发达国家,因为这些国家目前的产能利用率比中国要低很多。要知道他们钢材不够,我们卖过去,是很便宜的,但一旦我们不够,他们卖过来的有些产品价格则是数倍于中国市场价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宁愿选择卖出去,还能赚钱。
中国钢铁业需要经历一个产能适度过剩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一方面,企业必须充分参与竞争,才能不断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适度的过剩,有利于抑制钢材价格过高,从而有利于下游行业的发展,只有下游发展起来了,用钢的需求才能稳定增长。
尽管国家有关部委于2009年5月13日发出了遏制钢铁产量过快增长的通知,但2009年产能利用率仍然是中国钢铁业发展史上相对较高的一年。不管这些企业是因为要确保经济增长8%而开足马力生产也好,还是这些企业要跟那些小钢厂放手一搏也好;也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但他们的行为确实为我国经济平稳增长、为下游行业的发展、为解决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尽管今年钢铁行业的收益不理想,但毕竟还是超过了预期,且为明年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3月23日,国家公布《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率先考虑钢铁行业,这充分表明钢铁行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随后国家公布了一系列的产业振兴规划,这对钢铁行业都形成利好,一些企业积极作好准备,迎接这些政策的进一步落实。
11月10日消息指出,即将出台的《促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通过兼并重组,重点培育3-5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积极推进6-7家具有较强实力的钢铁企业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战略性兼并重组。国内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应该积极做好准备,积极参与到兼并重组中来。
12月初,工信部发布了《现有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准入条件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从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能源消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工艺装备,生产规模,安全、卫生和社会责任等六大方面进行了限制。其中两条,一是高炉有效容积400立方米以上,转炉公称容量30吨以上,电炉公称容量30吨以上(不含特殊钢电炉);二是2008年度普钢企业粗钢产量100万吨及以上,特钢企业50万吨及以上。
12月3日,随着国务院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正式批复,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环渤海、海峡西岸、东北三省、中部、西部和黄三角等九大经济区域形成中国经济新版图。今年获批的8个区域经济规划将对钢铁行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机会,新的钢铁消费增长点必将形成,中国钢铁未来消费的区域比重也必将发生变化,而这一切,对一些企业,尤其是置身其中的一些企业来说,将是不可多得的机遇。
2009年,中国钢铁工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值得深入研究一些现象的,比如钢材增加了金融属性对钢材定价机制的影响;再如中国工业化进入新的结构调整的阶段,用钢需求发生哪些变化;还有,中国开始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用钢需求又将如何?中国中长期钢材需求的总量、饱和点又是如何?研究这些,对我们制定钢铁宏观调控政策非常有必要。
国外先进钢铁工业国家的发展历史表明,重工业化阶段是用钢需求高速增长的时期。美国用了20年完成重工业化,日本用了18年,中国的重工业化也就从2004年才真正开始,考虑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等特点,再考虑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国重工业化至少需要12年才能完成,也就是说至少还要6年时间,那么,未来这6年中国用钢需求将持续增长(具体见MRI即将发布的《从不同视角看中国未来钢铁消费增长》)。
研究美国、日本城镇化与钢铁消费的关系后发现,城镇化率的变化与钢材消费增长有很强的相关性;特别是城镇化率在30%-60%这样一个阶段,用钢需求增长相对较快;同时还发现,钢材消费滞后于城镇化率10年左右。由于今天经济发展的节奏加快,所以,我们预计这种滞后的时间缩短到1-3年。2008年中国城镇化率只有45.7%,表明用钢消费正处在一个高速增长期,由此可见,未来城镇化必将接过重工业化的大旗,成为用钢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
我们除了要从不同角度、不同阶段研究钢铁消费总量的变化外,还需要研究需求结构的变化。当经济发展进入到重工业化阶段后,钢材消费就相应从以长材为主转变到以高品质的扁平材、特钢、不锈钢为主。而与此同时的城镇化阶段,对住房的需求将大增,对这部分钢材的需求又以长材为主,但对板材的需求也会增加。
经过PPP调整后,中国2008年城市人均GDP大致相当于美国1977年、日本1981年、韩国1994年的经济发展水平。这些国家同期居民消费和未来消费趋势预示中国未来城市消费将步入升级换代的时代,消费的重心将转向以汽车、住房等为代表的中高档消费品。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农村消费的兴起,都将大大地促进消费增长。
我最近到了中国香港,去了台湾,看了韩国,通过深入交流,印证了中国大陆当前的经济就象他们七、八十年代哪个时候一样,这种发展是势不可挡的。从这点上讲,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任重道远,我们不要轻言过剩,要科学应对结构调整。
比如说,从长远看,提高企业规模准入标准是必然的趋势,但一段时间内,是很难做到的。根据2007年的统计数据,全国粗钢生产企业495家,产量在100万吨以上的只有127家,也就是说有近75%的企业要逐步淘汰。特钢方面,从国外的发展来看,要走专业化的路子,而几十万吨的高速钢就可以做到今天的全球老大。果真如此规定,就限制了企业选择走专业化的发展路子了。这也难怪乎,国内一些民营企业为应对政策调控,组成联合体;还有些企业把小高炉换成了大高炉。不过,尽管政策有执行的难度,但毕竟多少都推动了企业的发展,社会进步。
再比如,东南亚国家钢铁需求与日俱增,企业发展你追我赶,除了当地企业在积极发展钢铁产业外,POSCO,新日铁、JFE、AM等等,纷纷在这些国家加快布局,抢占市场,如果我国未来三年真的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不再核准和支持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必须以淘汰落后为前提的话,我们国家湛江和防城港项目就失去了最佳的建设和开拓市场的机会,那么,恐怕连国内的市场都要拱手让人了。近段时间以来,日韩对中国高档板材的出口势头非常好,他们正加大在中国销售力度。
大家知道,产品布局和价格预测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产品和价格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需要考虑的两个最重要的要素,一般来说,只有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分析,才能使企业效益最大化。而有些产品不是说市场需要就立即能生产的,但如果对市场判断准了,选择合适时机布局,还是可以做到及时提供的,而对那些能够生产,市场需求又将出现明显增长的产品,则只需抓住时机扩大生产。然而,这种预期与现实往往是不一致的。
就产品布局而言,多年前,部分人提到要提高板带比,于是,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开始逐步减小长材比例,一度去提高板材市场份额,以至于目前全国热轧宽带钢产能中,经国家批准的产能只占65%左右,宽厚板、中厚板现在运行的一共是60套生产线,经过国家核准的只有33套。而另一方面,这些年,诸多民营企业依靠长材起家,甚至不断做大规模,在完成积累后,近2-3年开始进军板材领域。更值得一提的是,全国至少生产了2500万吨的“地条钢”,这说明长材并不是想象的那么过剩。而当一些人在2008年下半年开始觉悟,并提出要以市场需求为检验标准的时候,今年上半年不少大型企业开始把旧的长材产线进行修复并开始生产长材。根据MRI(我的钢铁网研究中心,下同)不完全统计,2009年新增棒材(含钢筋)1300万吨,在建1200万吨;2009年新增线材970万吨,在建935万吨;此外,还有504万吨在建棒线材。而此时的一些民营企业,已看到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方向,特别是今年以来,汽车和家电用钢需求的强劲增长,转而投资板材。2009年前10月,我国的中厚板生产线、热连轧生产线、冷轧生产线及热浸镀锌(铝)生产线分别建成投产1603、2346、722和572万吨产能,2009年11月至2010年底,还将分别有3263、2127.6、1373、676万吨的产能要建。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不再是道听途说,而是置身其中,在合适的时候选择适合自己的、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有人说,“比别人前进一步是先进,前进两步是先烈”。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有些企业搞了那么多年的板材,还连个合格的汽车和家电用钢都生产不出来,值得深思。
就价格预测而言,比产品选择更重要,因为只有卖得一个好价的产品才值得去开发、去生产。这些年,我们年年说要避免价格大起大落,但年年没能避免。特别是2009年,预期的传统消费旺季,价格却下跌,传统的消费淡季,价格却一路飙升。不少人预期经济可能二次触底,但目前还没有二次触底的迹象。笔者在2008年底预测2009年螺纹钢主流价格区间在3300-4500元/吨、普通热轧主流价格区间在3200-4300元/吨的时候,只有少数几个人认同;同样,我在4月中旬说价格要开始回升的时候,也只有少数钢厂人士相信;我在6月下旬提出7月底要回调10%左右时,更是只有几个人苟同;我在9月初提出10月中下旬价格要开始回升,更是引来了一些人的质疑。实际上,对价格的预判,准确了,不但能卖个合适的价,还对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库存、排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有些企业,对市场价格走势有很好的把握,而另一部分企业,虽没有把握准市场走势,但能对市场价格的变化及时采取跟随策略,因而,这些企业发展比较稳健。
有人说,“预测中国是危险的”。诚然,要对未来做出100%的准确的判断是极难的,但有一点是可以做到的,管理好这种“预期”。而要管理好预期,就需要对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并积极地、深入地分析研究,及时制订紧随市场变化的发展策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要注意到产品的需求、价格的变化是暂时的还是可持续性的;是局部的还是全局的,不同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比如说,笔者预计,未来3-5年内,中国长材使用必将达到峰值。这主要是考虑到,一方面,随着国家钢铁振兴规划的逐步落实,400Mpa以上带肋钢筋2011年要占到60%,现在只有30%。如果我们都用400Mpa以上带肋钢筋,节约的钢材超过2500万吨;另一方面,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未来3年可能达到一个高点。此外,即使考虑到国家将逐步淘汰掉2500万吨左右的“地条钢”,新建的这些能力都起来后,总供给还是有可能过甚,因为还有一部分长材将被板材替代。所以,目前企业发展长材,要以产品的升级换代,特别是发展高强度钢筋和预应力高强度线材为主。
令人可喜的是,MRI在这一年来承接了50多个项目,从这些项目来看,政府在宏观调控前加强了对市场的及时跟踪和深入研究;更多的企业则加强了对市场的跟踪和监测,积极调查产品开发方向和市场开拓目标;还有一些企业着手研究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也有企业在积极研究如何布局上下游。
一年一度的铁矿石谈判,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广泛关注,甚至成为老百姓交谈的主要话题之一。这些年来,铁矿石长协谈判,正逐步发生深刻的变化,比如参与谈判的对象(中国和FMG加入),定价的机制(运费差价)等等,究其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铁矿石供需平衡的变化引起。坦率地说,自中国参与谈判以来,赢少输多,主动少、被动多,其原因在于我们的谈判技术水平与对手相比还有差距,我们的管理水平更是低人一等。
2009年度的铁矿石长协谈判,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有抓住有利的谈判时机,也就注定了不能取得合理的谈判价格,从而注定是失败的,不管后来我们与FMG的谈判有什么突破,2009年谈判也因此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和难以忘怀的教训。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许多企业在僵持不决的谈判之外采取了一些积极的应对策略,比如,以灵活支付的方式,灵活搭配长协量和现货量的方式,适时地以合适的价格采购了一定的矿石,此外,还积极地开展了海外矿产资源的投资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当然,我们与FMG的谈判并达成一致,也算是一种突破,我们应该为此而感到骄傲。
值得庆幸的是,没有中国钢铁企业因为铁矿石谈判久拖不决而影响正常生产经营。
面对新的一年的铁矿石谈判,总体来说,呈现中外两种模式对立的局面,这两种模式主要是:
国外模式:长协价+现货价+指数定价相结合;首发价;运费差价
中国模式:坚持长期协议、量价互动、量大价优;统一价格,不同地区、不同铁矿石品位、不同质量、不同矿山企业分别确定一个铁矿石离岸价格,一旦确认,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不管是生产企业还是贸易企业,都应执行这个价格,不再分长协价和现货价;铁矿石贸易结算时间从过去每年的4月1日到次年3月31日,改为从1月1日到12月31日(中钢协解释)。
既然是新的模式,任何一方要接受都是不容易的,因此,需要用时间来换空间。当谈判出现一种僵持不下,而又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时候,钢铁企业必需学会选择发展机会。
这里的内外销,指两个方面,一是,国内销售和国外销售;另一个是企业自供和代理销售等。这二者到底如何分配,确实是一个比较难以确定的问题。
前几年,我国钢材出口增长迅速,一些人在国外的质疑声中提出中国钢材的出口比例占产量10%左右是比较合理的。于是乎,有些企业,限量出口或根本不重视出口,更有一些企业,国内市场好,就毁单,减少甚至不出口。实际上,象日本,是一个资源性匮乏的国家,但其钢材出口比例高达30%或以上,预计2009年出口3300万吨左右。如果说减少出口,是为了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短期来讲是有一定道理,但从长期来看,未必。从根本上讲,要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排放,我国应积极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又要以市场为基础,没有市场,根基不牢,怎么能走出去呢。所以,先通过出口占领市场的战略,然后逐步建立加工配送中心,再建立工厂,这是一条必由之路。2009年1-10月,我国重点大中型企业自己出口的比例不到出口总量的47%,这对“走出去”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2008年底至今,出口大幅度萎缩,于是一些人由开始着急,要想方设法扩大出口,甚至想在政策上做文章,推行公平税赋是有必要的,但税率的调整一定要谨慎。
实际上,有一些企业,一直在努力拓展外销市场,而且取得不错的成绩。这些人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结合自己对市场的把握和机会的判断,适时、准确地抓住了拓展外销的机会,取得不错的收益。
笔者刚刚在韩国参加了一个中日韩三国钢铁贸易的交流会,从会上了解到,2010年韩国至少新增750万吨的能力,2007年,中国对韩国出口1394.5万吨,2009年1-10月出口430.4万吨,2010年出口能保住400万吨就不错了。日本也是,象新日铁、JFE、住友金属、神户制铁都在积极制订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扩大出口或寻找新的出口目标市场。如果我们不适当出口,我们的机会越来越小甚至丧失掉。当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有些钢铁企业正积极地制定新的出口战略,一些钢贸企业也正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2009年1-10月,中国重点钢铁企业累计生产钢材31593万吨,其中直供9925万吨,分销14987万吨,零售1053万吨,分支机构销售4591万吨。直供的比例只占到产量的31.4%。在去年金融危机期间,一些直供比例比较高的企业,由于终端使用量大幅萎缩甚至没有,导致钢材一时找不到出路,又没有人代理销售,于是非常着急,并开始反思,直供比例到底多少比较合适。实际上,由于中国流通市场的复杂性,确定一个合理的比例确实不容易。但短期来讲,直供比例还是不宜太高,我们应该把更多的量交给那些代理商去销售,让他们也发展壮大起来,同时积极帮助钢厂推销新增产量部分。从长期上讲,等市场相对稳定了,可以逐步扩大直供比例。而另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是,钢铁生产企业,要积极建立电子购销平台,这种平台,需要一个人气很旺的入口,否则建了,也没有多少人上去访问,还是没有什么效果。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对企业降低成本、拓展渠道、提高品牌影响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定了基调,展望未来一年钢铁行业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
机遇主要体现在六大方面:
1、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机遇。这说明资金流动性仍将相对宽松,在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建设所需资金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钢铁消费也将有良好的表现,所以钢铁企业要积极做好生产经营准备,比如原料的供应、目标市场的拓展,等等。
2、加快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机遇。我们要密切关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对钢铁消费的影响,钢铁企业要积极做好应对策略,比如设备的更新、生产工艺的改进、新产品的开发,等等。
3、促进消费增长的机遇。主要体现在:
(一)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政策。大幅提高下乡家电产品最高限价,进一步完善下乡家电产品补贴标准和办法;各省(区、市)可根据本地实际增选1个品种纳入补贴范围。
(二)将汽车下乡政策延长实施至明年年底,已纳入汽车下乡补贴渠道的摩托车下乡政策执行到2013年1月31日。
(三)家电以旧换新明年5月底试点结束后,继续实施这项政策,并在具有拆解能力等条件的地区推广实施。
(四)继续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适当增加补贴资金规模。
(五)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加大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力度,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13个扩大到20个,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
(六)将减征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政策延长至2010年底,减按7.5%征收。汽车以旧换新的单车补贴金额标准提高到5000元至1.8万元。
(七)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其他住房消费政策继续实施。保障房目标翻番至3年1540万户。增加低价房的供给
(八)将支持困难企业的缓缴社会保险费、降低部分保险费率、提供相关补贴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和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执行期延长1年。
为此,要积极抓住汽车、家电、建筑用钢产品的生产和开发。
4、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机遇。密切关注城镇化用钢消费增长带来的机会,建筑用钢和轻型结构钢的发展机会。
5、进一步落实产业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机遇。优势企业一方面要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结构;另一方面要积极布局,特别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加工配送体系。
6、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组的机遇。优势企业一定要积极准备,加强研究,争取在国家、地方和相关企业的支持下加快推进兼并重组。
上述6个方面,将确保我国钢铁消费有望在2010年以2位数保持增长。
挑战也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带来的短期风险。为此,要密切关注经济的走向,重点关注2010年3月份的两会召开。
2、国外经济复苏进程以及刺激政策退出的风险。特别要关注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经济走向,其主要指标,比如:OECD的领先指标,美国的失业率、美元汇率,加息等。如果经济有二次触底的迹象,我们更要积极应对,做好最坏的打算,估计这种可能性比较小。
3、原材料供应和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铁矿石、焦煤价格都将有一定幅度的上涨,如果中国钢铁产量增长过快,还有可能引起资源供应的相对紧张。
4、钢材价格的频繁波动给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由于钢材具有金融属性,所以容易受资本市场影响,从而价格波动可能更加频繁,波动幅度可能更大,这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要加强对钢材期货、电子盘的价格和成交变化的跟踪。
5、《现有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准入条件及管理办法》带来的压力和风险。对于一些不达标的指标,要尽快通过技术创新、设备更新的途径加以解决。
6、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风险。既要看到我国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又要及时了解国外应对排放所采取的措施,特别碳关税的动向等,要积极做好预警研究。
2009年是中国钢铁业发展史上值得记载的一年:
这一年,钢材期货合约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从此,钢材具有了金融属性,上海成为全球钢材定价中心的目标在不远的将来必将实现;
同样是这一年,中国粗钢要淘汰1691万吨,铁要淘汰2113万吨,真正翻开了结构调整的新的历史篇章,从此,中国钢铁业淘汰落后将踏上新的征途;
还是这一年,在全球经济低迷,中国粗钢表观消费增长达到25%左右,在创造奇迹的同时,直指明年消费过6亿吨的辉煌时刻!
仍然是这一年,中国钢铁行业由此走上新的、快速、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
中国钢铁行业做强的时代已经开启,国内外的钢铁同仁们,我们准备好了吗?!